中德友好志愿者夏柏兰

    发布日期:2017-07-31 信息来源: 市侨联 字体:[ ]

    2016年10月18日,中国常德市穿紫河畔,花团锦簇,彩球欢腾,德国人在这里,载歌载舞迎接八方宾客,常德本土人,则成群结伴来到这里,在自己的家门口,一睹异国他乡的风采。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中国常德德国小镇汉诺威大街开街仪式。从这天起,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小镇,就完整地呈现在常德市最繁华、最美丽的区域,犹如一条德国人在中国的“唐人街”。

    汉诺威市是德国下萨克森州的首府,座落在莱纳河畔,是德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及会展中心,也是北德重要经济文化中心,大众汽车就是该州的龙头企业。

    在450多米的汉诺威大街两旁,所有建筑还原了19世纪北德建筑风格:曲折的小巷,休闲的广场,奇妙的双坡屋顶,与汉诺威市的老城区极为相似。这条街不仅由德国人设计和监工建造,连外墙装饰材料也来自汉诺威。走在街上,可以看到汉诺威市长赠送的街牌和铸有汉诺威徽标的井盖,有汉诺威历史名人莱布尼茨像,有与汉诺威公交车直联的LED显示屏。当然,更多的是来自汉诺威的商铺:德国厨具、箱包、服装、婴幼儿用品,还有温德姆酒店、健身房,其中“领衔”的要数汉焙咖啡工坊和德味奇啤酒馆。来到小镇,有吃有喝有娱乐,可游可购可休闲,堪称常德时尚新区。

    置身眼前的情景,专程来参加开街仪式的汉诺威市市长索斯托克动情地说:“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是汉诺威和常德两市友谊的特别写照,我代表53万汉诺威人,对所有参与德国小镇建设的人们道一声感谢!”说到这里,他用目光扫描全场,在两个人身上稍作停留后说,“汉德两市结好,能有如此美好的今天,我要特别感谢夏柏兰女士、施奈德先生,你们辛苦了!”

    施奈德是汉诺威市长办公室分管外事工作的办公室主任,也是汉德联谊会德方主席,听到市长表扬自己,羞涩地略低了一下头,发出只有自己听得见的笑声后,马上又昂首挺胸,若无其事了。

    夏柏兰是定居汉诺威的华人,出生在常德市安乡县,是汉德联谊会中方主席。当听见市长提到自己名字时,既意外,又欣慰,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抿了抿嘴唇,含蓄地迎接左右赞许的目光。此时的夏柏兰身穿白色连衣裙,凸现出令中国妇女羡慕嫉妒的身材,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显得有些疲惫,但依然泛着笑意。

    徜徉在汉诺威大街,面临氤氲荡漾的穿紫河,常德和汉诺威两市交往的始末,一页一页在夏柏兰脑海中翻开。

    渊源还得从10多年前她和丈夫彭赤焰,回国看望一位老师说起。2005年夏秋之交,彭夏夫妇从德国返乡探亲,拜望曾经的中学班主任老师、时任常德市城管局局长的彭培南。师生话题扯到工作上,彭培南若有所思地问了彭赤焰一句话:

    “你了解一些德国的先进水技术和理念,能不能为家乡穿紫河的水污染治理做点事情?”

    穿紫河是一条流淌了千年的运河。多年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该河渐渐成为城区中心的“腰带”,但已经变成断头河,无法自净,加之污染源增多,致使11公里河水发黑发臭,90公顷的河床越淤越高,生态完全破坏,变成城市之痛。

    老师的一句话,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夫妇二人不敢怠慢,就像对待当年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马上付诸行动并尽力而为。第二天,夫妇二人就顶着烈日,围着穿紫河转了个遍。      

    彭赤焰是土生土长的常德人,1995年出国读研后留在德国,从事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和水系生态治理工作。作为德国汉诺威水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想,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加上德国团队的力量,让穿紫河变美变靓,应该是一件很美的事。于是经过一番周旋后,他联合汉诺威市、荷兰乌特勒支市、常德市和湖南省建设厅,向欧盟申请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环境对话项目,使穿紫河治理成为欧盟亚洲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个案。从2006年起,欧盟正式拨款65万欧元,开启了中德两地治水技术交流。2008年常德市政府委托汉诺威水协编制《水域常德》总体规划,规划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理念,并从此开始了10年坚持不懈的生态治水之路。2015年,常德凭借率先引进先进理念治理黑臭河体的成效,成为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常德和汉诺威因水结缘,两市政府之间往来、民间交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活跃,只要是常德人到欧盟、到德国考察、培训、学习、交流,都会去汉诺威市。为“娘家人”提供地接服务,也就慢慢成了夏柏兰的“主业”。2008她和常德市外事办、常德市侨联正式建立关系,并被聘为常德侨联海外顾问。她很在乎这个“顾问”,就如同履行岗位责任一样,非常敬业。

    2008年,时任常德市外事办主任陈华,在接待欧盟项目官方代表团访问常德时,向汉诺威代表首先提出了两市缔结友好城市的意愿。因为当年汉诺威已经有了7个国际友好城市,按汉诺威地方法,不能再增加新的国际友好城市数量,此事就暂时搁置下来,也一直搁在夏柏兰的心里。她相信事在人为,于是广泛收集这些年常德和汉诺威交往的各种资料,并整理分类,制成一部纪实电影,包括哪些德国人到过常德,哪些常德人到过汉诺威,他们分别做过些什么事,发挥了什么作用,有什么成果,全部用影像呈现出来,电影制作完成后,展示给施奈德看。

    施奈德被电影中丰富实在的两市交流成果感动了,也被夏柏兰的真情感动了,于是,他主动耐心地多次与夏柏兰讨论两市结好事宜。虽然地方法有条文规定,不能增加国际友好城市数量,但没有禁止其他形式,能不能另辟蹊径呢?从汉德两市合作的状况看,势必继续保持密切合作的态势,和其他友好城市相比,有更深的层次,更广泛领域,更高规格发展趋势。经过几番思考,施奈德头脑中有了一个没有先例的设想,就叫“友好合作城市”吧,从汉诺威历史上讲,这是头一份,也可以是独一份。威尔市长很欣赏地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看到自己的工作没有白费,夏柏兰的内心由原先的惶恐变得激动起来,缔结友好合作城市事宜,只需找个合适的机会就可以了,而且这样的机会马上就来了。

    2010年7月,上海世界博览会就要召开了,作为“会展之都”的汉诺威市,曾于2000年举办过第39届世博会,在本届上海世博会上,将举办“汉诺威日”,借此机会,威尔市长向市议会正式提交与常德市结为友好合作城市的提议,并建议在上海世博会“汉诺威日”开馆当日,开展“常德与汉诺威共同走向世界”主题活动。威尔市长的这项提议顺利地通过议会表决,并得到常德方面的积极响应。

    7月10日,上海世博园的汉诺威馆刚一开门,就迎来了40名常德人,在汉诺威市政府组织的“会展之都”专题报告会上,常德市市长陈文浩作为特邀出席的中国城市代表,发表了《携手共创城市美好未来》的演讲。开幕仪式结束后,陈文浩与威尔分别代表各自城市签署了两市《友好城市合作协议》,约定在科技、文化、交通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

    上海世博会后,汉诺威议会四大党派主席一同访问了常德市,社会民主党主席卡丝汀、自由民主党主席英格克、基督民主联盟主席塞第尔、议会环保党主席索利克威,这样整齐的高规格队伍,一起访问一个友好城市,汉诺威历史上恐怕极其少见。这次访问,达成了两市开展城市建设、文化交流、旅游开发、经济合作等重大领域合作意向。

    讲到文化交流,夏柏兰屈指算来,有几次活动可圈可点:

    2014年汉诺威服装学院师生代表到湖南文理学院游学活动圆满成功;

    2015年9月湖南国际旅游节中德龙舟友谊赛,汉诺威4支龙舟队亮相常德柳叶湖;

    2016年5月第22届汉诺威国际龙舟赛,特邀常德德诚代表队参赛并取得500米金牌;

    2016年8月常德市侨联“亲情中华˙魅力常德”文化交流专程到汉诺威,让汉诺威政界、工商界、学界等各界嘉宾掌声不断;

    2017年5月由常德市政府主办,市侨联、市文体广新局承办的中德国际龙舟赛,邀请汉诺威代表队参赛并取得2000米第五名好成绩;

    2017年6月常德市侨联和常德市教育局组织常德市七中师生代表到汉诺威戈登中学学习交流。

    所有这些,都是夏柏兰牵线搭桥,跑上跑下,忙里忙外,历历在目,终生不忘。

    常德是龙舟的故乡,龙舟也是汉诺威市民水上运动热门项目。在2014年7月3日施奈德生日宴会上,夏柏兰听说汉诺威轮椅运动协会获赠一艘特制龙舟,它可以让高位截瘫的人也能坐上面参与龙舟运动。

    “你给它取个名吧!”施奈德的龙舟协会朋友,听说夏柏兰来自龙舟的故乡,当面请她命名。

    夏柏兰心里一动,但马上又说:“这么大的事,我命名不合适。”她的故乡是典型的水乡,龙舟竞赛习空见惯,但她觉得为特制龙舟命名,应该是一件庄严的事。

    不知不觉到了11月,常德市市长周德睿将访问汉诺威,夏柏兰在帮助筹备此次活动时,几个月前为特制龙舟命名的事一下迸了出来,灵光一现:如果周市长能为特制龙舟命名并点睛,就再好不过了。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后,都非常赞同,轮椅运动协会主席还说,把一件民间的简单事变成高层领导活动,即高大上,他们脸上也很光彩。

    那么这艘龙舟究竟取什么名字呢?轮椅运动协会内部在商量这件事,夏柏兰也在琢磨。一天,她沿着马西湖走到轮运协会去,约主席共同商讨起名的事,途中她边走边念叨:中国常德、常德龙舟赛、常德有德,“有了,就叫“常德!”夏柏兰为自己想出“常德”名字,有一种得意的喜悦,心里还想,假如轮运协会主席同意用“常德”就好了。她忐忑地推开协会主席办公室,双方握着手还没坐下来,主席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她:

    “‘常德’,我们已经想好了,这条船就叫‘常德’!”

    夏柏兰顿时像电源的火线与地线对接上,情不自禁跳了起来:“太好了,想到一块了。”

    就这样,周德睿市长第一次访问汉诺威,就在马西湖边市政厅,郑重地为一艘特制龙舟题下“常德”的大名,并为之“点睛”。当地的三大报纸对龙舟命名仪式不惜版面地报道,更是让这条龙舟名声大涨。此后,“常德号”龙舟简直成为汉德两市友好关系的“吉祥物”。在2015年3月举行的汉诺威国际计算机博览会上,“常德号”龙舟的亮相让在场的中国嘉宾都低声惊呼:“常德?为什么是常德?”惊呼之后,嘉宾在汉诺威市长随后的发言中得到了答案。

    其实,周德睿市长在命名“常德号”的时候,还为另一条大街命了名,那就是“汉诺威大街”。当时,常德的德国小镇正在设计中,面向德国的招商工作也有重大进展。按照设计,小镇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全长450米,暂时还没有名称。既然是“德国小镇”,大街以德国著名人物或著名城市命名,都在情理之中。汉诺威人认为,和常德关系特殊,最好叫“汉诺威大街”,他们虽然没有公开向常德方面提出这个要求,也没要设计部门先入为主直接命名。夏柏兰清楚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就在招待会开始之前,她向周德睿市长说了一句“悄悄话”。周市长在接下来的讲话中,郑重说道:“我提议,常德德国小镇的中心大街就叫‘汉诺威大街’!”话音刚落,整个市政厅一片欢呼。

    2015年9月下旬,中国农历中秋节要到了。夏柏兰准备邀请帮助过常德或到过常德的汉诺威朋友们到家里过节,以感谢他们对常德的帮助。原计划请20人到家里来,喝常德酒,吃中国月饼。丈夫彭赤焰还说,以后可以年年同一时间举办这样的活动,就叫“常德朋友圈”。

    聚会的消息在朋友圈一扩散,报名要求参加集会的就超过了50人。朋友们要来,怎么也不能拒绝,夏柏兰就把集会地点由家里改为长城中餐馆,地点改后,报名的更多。这时,施奈德等人也来帮忙,写请柬,发邀请函,施奈德竟然把邀请函发到议会去了。人数再不能增加了,规模太大自己承受不起,夏柏兰最后确定110人。

    既然来这么多人,那就不能简单地吃几口、喝几口吧,还要增加一点有实质意义的内容。在分别指定主持人、致辞人、朗诵者、才艺表演者之后,夏柏兰和同伴们把汉诺威水协这些年在常德所作的每项工作,两市交往的图片,全部制作成展板,并设计成LOGO,在餐厅内和餐厅外花园展示,有常德船码头机埠范例工程、清淤工程、绿化工程、透水铺装、生态过滤、自然调蓄,还有天蓝水清、浆声灯影、稻熟鱼肥,图文并茂、美轮美奂。

    聚会时间安排在中秋节的晚上,一切都已安排妥当,这时市长肖斯托克报名要求参加活动。怎么办?已经没位置了,总不能加个座位挤一下吧,这样的话对任何人都不尊重。夏柏兰只好对一位非常要好的中国朋友狠一下心,请他不来了,腾出位置给市长。

    唱着武陵酒,品尝着中式月饼,伴着中国古等悠扬的旋律,聆听中秋古诗词朗涌……政府、议会的嘉宾、水协的工程师、服装学院的老师、女企业家协会同事、孔子学院朋友、企业界精英,很多到过常德的人,佩戴红颜色胸牌,向没有到过常德的人津津乐道介绍展板内容,肖市长在每个展板前都看得很仔细,听得很仔细。

    这次聚会还有一个很大收获,是夏柏兰没有想到的。当时,正值汉诺威市政府筹划以市长肖斯托克为团长的政商代表团中国之行,初步拟定分别到苏州、深圳、上海、合肥、新疆,没有湖南常德。肖市长亲临中秋聚会现场,让他感受深刻,常德给汉诺威带来的良好影响打动了市长。他想,中国常德,一定要亲自去一次,一是对去年周德睿市长访问的回访;二是为两市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于是,在市长所率政商代表团中国之行中,就增加了常德市。

    2015年10月,是肖斯托克市长第一次访问常德,时间虽然只有两天,但取得了几项大成果。29日与周德睿市长共同签署了两市《友好合作备忘录》,同时见证了两市《海绵城市专项设计合同》和《教育合作协议》的签订。30日,两市市长共同为德国小镇汉诺威大街揭牌,共同为“常德市中德友好交流协会”授牌,并互赠友好礼物。肖斯托克表示,他将在汉诺威甚至德国充当常德使者,把常德人民的友好情谊传递出去,并热切期望明年10月汉诺威大街开街再来常德。第二年10月,如约成行,于是就有了该文开头的一幕。

    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到未雨绸缪,顺利如意,夏柏兰也有着急的时候,但她说总有办法,总有贵人相助。

    2009年10月19日,时任常德市委书记卿渐伟一行6人到德国访问,上午到达汉诺威,定于11点,双方政要会见。虽然入住了酒店,但因为天气原因,所有人的行李都延误了一班飞机。正式场合必须穿正装,没有服装怎么办?临时去买?来不及!找人借?不现实!火急火燎的夏柏兰只好临时“抱佛脚”,风风火火跑回家,将衣橱翻个里朝外,把丈夫、儿子的所有西装、领带都翻了出来,也不管合不合身,让代表团成员一件一件凑合穿上。谢天谢地,不止凑合,还很合身,只是再多一件也没有了。

    还有一次,是汉诺威议会自由民主党主席英格克周末逗留常德的事。英格克自从2010年7月到过常德后,对常德情有独钟,在议会上对常德友好合作持积极态度。2015年10月随肖斯托克市长再次到常德,决定带夫人逗留几天,好好看看常德,更多地感受常德。到底看哪些地方,谁来陪同,谁作翻译呢?当时恰逢周末,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人员,夏柏兰心里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安排才好,她对常德早已不熟悉,不知道“三馆三中心”在哪个方位,不知道博物馆开不开馆,不知道常德诗墙和柳叶湖有没有人讲解……这些事弄不好,不仅自己尴尬,也会得罪朋友。“好在常德市侨联陈丽君主席总是随时可以依靠”,夏柏兰在焦头烂额之际,找到陈丽君,她不仅自己出面,还多方联系,落实人、落实车,解决了夏柏兰的难题。“常德的朋友就是我的贵人”,夏柏兰说。

     

                                (丁兴宇  陈丽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